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5-26 07:32:21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声现象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空气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直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3了解组成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生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4了解声音中乐音和噪音的不同,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什么事超声波和次声波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三要素3乐音和噪音教学难点:明白声音三要素的区别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重):

1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4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方式传播,声波具有能量二:声音的三要素(重)

1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不同乐器的声音,他们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色不同,声波的波形也不同。5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三:乐音和噪音(重)

1乐音通常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通常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没有规律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属于噪声。

2减小噪音干扰的主要途经有在声源处,在传播途中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三:超声波和次声波

1超声波:频率高于20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可听见的频率范围:20Hz-20xx0Hz

2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应用:

⑴制成声纳⑵B超⑶超声波速度测定器⑷超声波清洗器⑸超声波焊接器3次声波应用于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等

4声音传播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测距原理利用波的传播速度练习:略第二章1温度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重)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3、温度计(重)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5、摄示度(℃)的规定方法:(重)

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是的温度作为100度;6、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条件(重)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条件是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条件是放热。7、熔点和凝固点(重)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②继续向外界放热9、汽化与液化(重)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10、蒸发现象(重)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11、沸腾现象(重)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2、升华和凝华(重)

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升华需要吸热;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需要放热13酒精灯的使用(一般)

1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去加热2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颜色(一般)

1光的色散: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叫光的色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第一个做色散实验

2色散现象表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3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色光和颜料混合后的颜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白光;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成黑色。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成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2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3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紫外灯灭菌、验钞机验钞。4光具有能量叫光能

三光源光的直线传播(重)

1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类: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3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四平面镜成像(重)1平面镜成像特点:

㈠、平面镜成像是同大、正立、左右相反的虚象㈡、像和物的连线同镜面垂直㈢、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实像和虚像①实像真实光线汇成②虚像不是由真实光线汇成不能用屏接收五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重)

1光的反射定律;光发射时,反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此处隐藏5483个字……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 υ )像的性质应用

u > 2f f

u = 2f υ= 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 = 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6

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