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0 22:08:0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并运用适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说儿歌,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对儿歌的理解。

二、活动准备

1、大自然绿色的视频短片

2、《救救地球》幼儿用书

3、《大自然真漂亮》儿歌文字配画大图

三、活动过程

1、播放大自然景色的视频短片,让幼儿观赏。

活动反思:在播放视频、幼儿观看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好美呀”,尤其是瀑布、湖泊及连绵的高山等这些海南孩子比较少见的'风景时,孩子们更是瞪大了眼睛,但却不能说出它们的名称,我及时进行了介绍和讲解。所以生活经验很重要,建议要给孩子多一些体验,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如视频、图片、图书等丰富孩子的经验。

2、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描述图中的景物,并想象置身于图中的环境,尝试用适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反思:孩子们描述风景的词汇比较多,如“蓝蓝的天空”“五彩缤纷的花朵”“广阔的大海”等,但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却很单一,比较多的就是“感觉很美”等,说明孩子的日常体验及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都还有待加强。

3、出示《大自然真漂亮》儿歌大图,与幼儿一起读儿歌:

大自然真漂亮

我是小草,随风左右摇。

我是小鸟,树上声声叫。

我是小虫,草丛四处跳。

我是小花,一起笑一笑。

活动反思:这首儿歌比较简单,所以孩子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儿歌,还能创编动作进行表演,此一环节的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4、幼儿尝试根据儿歌的句式学习创编儿歌。

活动反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进行创编,但是编出的儿歌内容比较贴合,对仗却不够工整,如:我是一只小狗,在草丛中汪汪叫等;只有小天的用词与句式都非常标准:我是狮子,草原四处跑。其他孩子的用词及模仿创编的能力还需加强。

5、请幼儿尝试把儿歌中的情景画下来,然后把图画合并成大图画,张贴在活动室内。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一、导入:

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学生跳读回答)

引导:是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篇文章原来并不是这个标题,你知道原来的标题吗?(“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那么为什么题目要这样改呢?我觉得还是原来的题目更直接更明白,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明确: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趣,又很新颖,比“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

引导: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抓住主要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要点)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方法总结:

1、找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

2、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

四、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师:在短时间内,同学们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说明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领悟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归功于作者,是他有条有理地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的竺可桢先生在语言方面也独具匠心。

那么,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引导:说明文是给人介绍知识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要准确、严密。

1、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哪些语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你找到的信息,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

引导: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考点。命题的形式为:

某某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⑴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度。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是:①判断(一般不能删去),②解词。(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比较。若删去,愿意就变为……与实际不符。④总结。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生4人小组讨论。

小组选代表交流。

⑴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不能一概而论,那样不符合实际 ……此处隐藏19996个字……

1.在网上查阅资料,结合地理学上关于地球五带和大气的知识,理解本课涉及到的物候学知识。

2.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对照先前拟定的提纲,看一看有哪些地方没有考虑到,进行补充完善。

3.根据本文所学物候学知识,分团小组拟定“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活动方案,团支部审核后在团队活动中开展。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本文介绍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作者举例生动典型,读起来亲切可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学会用课文中或自己的话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作者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3、运用说明文知识解析文章内容,了解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探究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丰富学生关于物候学方面的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说明文知识解析文章内容,了解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难点:学习作者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幻灯片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天气预报的农谚俗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冬天小草是“暗黄”,从“绿绿的”我们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是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会解释其中的道理。板书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出示投影,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语言”)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萌发méng翩然piān孕育yùn销声匿迹nì风雪载途zài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2、快速轻声读课文,计论并回答:

A、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化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B、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易于掌握,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经度,纬度,高下差异,古今的差异。D、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么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即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经度是地球位置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的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的因素。因此是按: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排列的。这样使文章条理清楚。

2、说明文为了说明的准确总要采用一些恰当合理的说明方法,你能举出几例吗?品一品再说说句子的美妙之处!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探讨本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特点。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使人不觉枯燥,语言运用是十分生动的,尤其是开头两段,更具特色。第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描写得生动形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一句,“沉睡”、“苏醒”以拟人的手法,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前两个分句组成对偶,再加一个稍长的散句,描绘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春色图画,写得很有文采,“次第”一词用得典雅;写燕子,是“翩然”归来,似乎让人看到小燕凌空飞翔的轻快风姿;写叶子“簌簌”落下,则不仅能见其形,而且简直能闻其声了;再如“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等词语都很富于表现力。

第2段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更有特色。全段扣紧“大自然的语言”来写。先用一组整句写植物:“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传语”和“暗示”把物候现象写得极有情趣。第3句写布谷鸟,句法不再因循上文而有了变化:“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句式与上文错落有致。尤其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既符合鸟鸣节奏,又切合农事实际。这一段用拟人化手法的描写,赋予了杏花、桃花、布谷鸟以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手法使语言十分生动形象。

需要说明的是,说明文的语言生动性与记叙文的不同。记叙文用描述的语言,突出事物的形象,是为了以情感人,使读者受到感染;而说明文只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加强形象化,用以更好地说明事物。

五、拓展延伸

谈一谈下面这几则谚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哈蟆出洞,下雨靠得住泥鳅静,天气晴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说一说下面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所包含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师结束语。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说明文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物候学的知识,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七、布置作业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八、板书设计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经度,纬度,高下差异,古今的差异、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