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01 16:34:27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是(3)、(4)班,这两个班是文科班,由于学生的基础差,从而产生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现象。好多学生学习数学靠的是形象思维能力,记忆方面大多以机械、形象记忆为主。特别是一些女同学,笔记记得整整齐齐,虽然能把概念,定理整段背出,但理解不深,对于解题过程不会变通,特别是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她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往往不够。因此,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就必须针对女同学的特点,精心设计思维情境,点燃她们数学想象的“灵气”,激发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她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这半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老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为了以后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经过一番思考,我个人觉得高二数学教学,应作到夯实“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基础的掌握和巩固相当关键。

下面是我对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

第一,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对于有些浅显一点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失去了课堂上钻研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另外,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问题时,他们往往还在做前面一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样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第二,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通过半年来的高二的数学教学,以及考试题研究分析发现,数学考查的多是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 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应当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数学考试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全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教材的详略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学会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知体系。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可以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第五,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我们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常常反思,对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2

我今年负责理科数学高二(13,14)两个重点班的数学。通过一年来的学习与摸索,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律,对于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一些体会和反思,本人总结如下:

一、工作态度

一学年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一学期统考13班数学平均分109分,100分以上有27人。第二学期市统考14班数学平均分122分,100分以上有49人,最低分为102分!全班同学第一次都超过100分,这,值得骄傲!

在第2学期在复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我都会经常的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习对学生的成绩的提高有没有实效,是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这样时常反思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简单做完习题对完答案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同时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的练习更加多下功夫,针对这方面我们采取将省和各市质检卷试题中的易错题、重点题重新拼起来印发给学生继续练习,这样学生遇到做过的题目的时候就能够很清楚的了解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长期坚持对典型习题的练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能掌握数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的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反思高三的教学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每次考试过后,学生对于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我就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并且对照高考大纲的要求找出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不是很好,然后由我归纳出来,挑出重点来,再根据这些相应的出些习题,希望在这个环节中将学生的薄弱环节全都消灭掉。复习过程中我一直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这也是我去年教学主要遵守的原则以及复习的主导思想,我认为这样的复习针对我班学生是有一定效果的。

二、充分备课,精心钻研教材及考题。

在教学过程过,特别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它也是高考数学科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还特别重视学生对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基本运算的训练,重点抓 ……此处隐藏22170个字……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及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学行为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教学设计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样引起学生参与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目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这样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本质性的东西。还有,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其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就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为会学,经过一番努力也许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乃至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情绪,对学习完全失去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

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只在听老师讲故事时才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出;

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7.不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

8.不重视总结和复习。

针对上述学生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多花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以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目下“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存在着误区:

(1)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

(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存在着有意识把学生往预先设定的教学框架里赶的现象;

(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时学生也懒得配合了;

(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的“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给出满意的结果;

(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方法、技能的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目标、内容等,合理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在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上,而应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以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和纠错、防错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勤于探索,加强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