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

时间:2024-10-02 22:08:05
瓦尔登湖读后感集锦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集锦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1

这是一个宁静的湖,通过写湖映射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书中充满哲理辨思,读完之后让人思考人生、生活、工作、社会、文化,深切的感受有几点:

体悟一:古典的`往往是经典的。文章中作者多次引用《论语》《中庸》等中华经典文化,不仅感叹当时的外国人对我们的古典研究竟然如此之深,这是我们很多当今的中国人还不及的。

体悟二:关于人生的易与不易。知道很容易,做到不容易,想到与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恋爱很容易,婚姻不容易;忍耐和适应很容易,改变和改革不容易;理论永远是行动的先导,理论家不一定是实践家,马克思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实践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体悟三:一切都要从简去繁。包括我们的人生、生活、事业,在这个快节奏的当下,我们总是喜欢跟别人比,而不是跟自己比,活的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样子,越来越没有自己的理想,甚至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也许就是我们想要的太多吧,往往忘了自己最需要什么,想明白了,就大胆去实践,活出自己的人生,也许不精彩,但对于你来讲,一定有意义。

瓦尔登湖读后感2

“一切悟性都随着清晨苏醒。”假如我们不是被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渴望唤醒,而是被机械式的推醒,那又有什么希望可言。

一切难忘的事件都是在清晨的时间,清晨的空气中发生。对于思维活跃、精力旺盛、与太阳同步的人来说,白天就是永恒的清晨。

醒着即为活着,觉醒并保持觉醒,而这并不是靠着机械的'帮助,而是靠着对黎明的无穷尽的期望,那种期望在我们睡得最熟的时候也并没有抛弃我们。

每日清晨,被暖和的被子所封印。眼睁睁的看着窗外从黑夜渐为鱼肚白,从鱼肚白在变为白昼。

人醒来了,可我们真的醒来了吗。内心的觉醒不会伴随着生物的醒来而觉醒,每日唤醒我们的不该是烦人的闹铃,也不该是社会齿轮的搅拌声。

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渴望,是清晨无比美妙的闹铃,那振聋发聩的响声让人从沉醉其中,唤醒的不仅仅是麻木的四肢,还有麻木不仁的头脑。

内心的觉醒,足以让人24h醒着。即使我们已深入梦乡,也不会被黑暗所迷茫。

瓦尔登湖读后感3

传世的经典总是等待时间下了判决才被人们认可,然后媚俗作态地去追捧。

和大多数传世之作一样,梭罗的瓦尔登在出版的当时遭遇冷遇,甚至讥评。甚至在它终成世界名著后他仍然像瓦尔登湖一样在静静等候偶尔的寂寞访客的光顾。译者徐迟先生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

大多数人看不到一本大部分在赞美自然的独居日记有什么实际价值,它既不能告诉人们如何获取更大的财富,也不能给没有目标的人们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而这恰恰是梭罗的意图,他不希望所有人在看了瓦尔登后过同他一样的生活,他珍惜生活的丰富和多样,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拒绝因袭父辈的'生活方式,过着没有感官的生活。

他也不急于去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哲学命题,让学术界争论不休,这些都离题万里。正如他在《瓦尔登湖》的结语所言:我宁愿独自走我的路,或者可以的话,和宇宙的建设者结伴同行,也不愿混在盛装打扮的人群中招摇过市,我不愿生活在这躁动不安,神经兮兮的,热闹喧嚣的,鸡零狗碎的19世纪,我宁可站着或者坐着思考,任由它悄然流逝。

瓦尔登湖读后感4

一直以为《瓦尔登湖》是一本单纯描写湖畔风景的书,打开来澄澈的湖水便会铺面而来,有早晨的鸟鸣、花香、有参天的巨树,林间的松树,树叶间细碎、斑驳的阳光。

终于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找到它,欣然借出,看封面郁郁的'森林,静谧的湖水,深蓝色的月夜——咦?!阳光和花香呢?怎么会用这么深沉的色调?这样安静的氛围,仿若一个哲人静夜无人时的沉思。

一本薄薄的书,看了两个多月,终于体味到一位诗人所说的《瓦尔登湖》只能在心灵沉静时阅读的真谛。其中的思想包罗万象,不仅描述了梭罗在高港山上鲁宾逊式的自我隔离生活,亦曲折的表达了对当局的抨击,及对人类及人类社会的特别看法。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中,以最朴素,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生活方式,在粗糙的环境中,却有着最高雅、精致的思想。他远离人群,远离俗世纷扰,自己筑屋、种豆、捕鱼。曾经因为逃离纷扰太过彻底,拒绝作为联邦纳税人的光荣而被捕入狱,这也算是梭罗和政治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体味梭罗书中的哲学市场思想是一种辛苦而有益的心灵体操,初始时有疲累、乏味的感觉,看多了却如饮甘露,芬芳而清冽。他反对频繁的商业活动,乐于徜徉于古代诗人荷马的世界中。

瓦尔登湖读后感5

《瓦尔登湖》是一本孤独的书,寂静的书。你需要把你的心静下来,才能领悟到真谛。当我沉下心时,再次拿起这本书,去细细地品味这哲学的思想!

梭罗先生这种生活是寂寞的,只身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三年。一个人建造了木屋,在安静的生活条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狩猎、捕鱼、写作并静静地沉思着人生。他为自己建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闹的田园,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他用自己的内心升华自己的思想。

他提倡节俭的生活,但又并不是要粗茶淡饭才行。而是要用内心去倾听更多新的节奏,去发现更多新的.世界,让生活的每一天都丰富多彩。也许,这就是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吧。寂静地思考着,写出一部部作品,使自己充实着,而并不是享受奢侈。他在孤独中追求深刻的哲理,在孤独的心境里探索人生。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只有些许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6

《瓦尔登湖》很显然是值得欣赏的一本书,但是读这本书需要的不仅仅是上面的读书精神。我看瓦尔登湖仅仅是因为书上的一句话:“人与自然的心灵经典,自然与人的和谐共鸣”然而当我漫无目的分看完第一章时,脑子里也是茫然无知,因为这本是真的太浓缩,难度,艰深,甚至是不知所云。

所以也就被我束之高阁了,然后当大家再次把这本书提出来时,我才发现他还挺出名的,然后我就决定无论如何我要把它读一遍,看看到底为什么它被奉为经典。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上面有一章谈练习,我觉得用在读书上也是合适的。它把练习分为三个相嵌的'园,最里面的是舒适区,在这个区域读书完全是一种放松,是一种无意识的阅读,然后最外面是恐慌区,这 ……此处隐藏683个字……的美好,同时也感叹着这种肆意的生活。

瓦尔登湖是通过黄磊推荐后来看的,看完以后发现一件奇妙的`事,他出奇的吻合师父参加过的一个节目《向往的生活》就是所有人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这种生活看似最简单,但实际却最难实现,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资历,一定的阅历和岁月的沉淀,假使以一颗年轻而又骄傲的心,又如何能真正的体会这种的生活的美好,读书过程中看到很多人说不懂作者意,读不下去,这正是它的体现,如果你并非家庭教育事业有成,以十七八岁躁动的心,在当今这样的社会,将如何“抛弃家庭,不顾亲友”来独自这样肆意的生活,又将如何安抚自己那颗展望未来,渴望拼搏的心

由此,心态不同,所处境地不同罢了

瓦尔登湖读后感10

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这是梭罗给我的启示。

生活方式就好比是一双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如果鞋子尺寸不对,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换下来;如果鞋子里渗进了沙子,就应该及时抖落。否则,外观再精致漂亮,它也不能伴随你顺利地走完长长的充满未知的旅途。

当我们为生活的种种而茫然的时候,解脱自己吧!像梭罗一样,去亲近自然,从而回归自我,奇妙的大自然会给我们无穷的安慰和启示,让我们稍作停留,继而更好地前进。当我们为自己各种各样的需求苦苦追逐而不可得感到痛苦的时候,为自己减负吧!像梭罗一样,过滤掉自己过多的贪念,收获简单的快乐和幸福。像梭罗一样,果断地进行尝试,不去在意他人的'误解,纵使避免不了艰辛和困苦,至少能获得自我心灵的慰藉,活出生命的本色。

一个人,一片湖,一座木屋,一程坚守,创造了一个不可复制的精神世界的传奇。我们或许不能够像梭罗一样将生命的诗意与浪漫发挥到极致,却可以在行色匆匆中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然后执着而心无旁骛地在这条路上且行且歌地走下去。

瓦尔登湖读后感11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翻开借来的这本《瓦尔登湖》,带着一丝好奇,走进了瓦尔登湖旁的宁静生活。

梭罗先生常常是与孤独相伴的,他也认为没有比孤独更好的伴儿了。拿着一把斧头,摒弃其余的一切,果断决然的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瓦尔登湖畔,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没有房子,就自己动手搭建房子。饿了,就自己烧火烤面包。花一整天的时间静坐,看日出,看日落,慢慢的感受时间的流逝,这是一种孤独,也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独特浪漫。

“我不希望我的手比所需要的忙的更多”,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思想,坚守本心,不在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迷茫,才能获得宁静的人生。多少人想过一段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的梦想想来不是很简单吗?可是,所谓的责任,所谓的名利,一直在羁绊着我们。于是我们日复一日的进行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多么希望有机会能像梭罗一样寻个地方,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停下吧,快节奏的人们,读一读《瓦尔登湖》,去感受那种宁静生活,给心灵一份恬淡,给梦想一个重生。

瓦尔登湖读后感12

《瓦尔登湖》的文字是晦涩的,让我们不得不怀疑作者是否有意在炫耀其文字功底;《瓦尔登湖》的文字又是浅显的,只要我们足够安静地去阅读和体会,只要我们能够放下世俗的偏见。

"我已经发现了,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形接近。"是的,即便是我们有幸身处瓦尔登湖边,而心灵却远在千里之外,也很难感受到瓦尔登湖的美,也很难感受到作者的心意。实际上,我们并不一定要真的理解作者的心意,就像作者所言,"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采用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方式。",文章本不是说教,而是作者生命感悟的.分享。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努力地探索生命的意义,而每个人探索的过程并无一致,因而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每一个人的别样的人生。

瓦尔登湖读后感13

《瓦尔登湖》是一本书,瓦尔登湖就是瓦尔登湖。

去年这段时间,在美国的女儿那儿住了几个月,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游览了凡到美国都应去的一些地方,当然都是女儿女婿精心选择,周密安排,细致策划,亲自陪同。得以饱览了自然风光,参观了历史遗迹,领略了先进科技。感受到了一种不虚此行的满足,上千张拍摄的图片,7—8万字的日记,现在拿出来欣赏和翻阅,恍如昨日。

然而我不想用这些来充塞我的空间,也不想耽搁别人的宝贵时间,我下面说的是一本书和一个湖。

《瓦尔登湖》这本书我们不少人不知道,不少人没听说过,不少人知道没读过,也有不少人知道读过没读进去。

瓦尔登湖我们多数人不知道,多数人没听说过,有的`人知道,也听说过,但多数人没去过,没见过。

《瓦尔登湖》我知道,我买过,我读过,但也没读进去。

瓦尔登湖我知道,当然是从那本书上看到的,但我以为150多年前书上说的一个小湖,可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这次在美国却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清清楚楚看到了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14

《瓦尔登湖》一书记录了梭罗独居在瓦尔登湖畔两年间的情形,巨细无遗的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畔建造木屋、开荒种地、自给自足的点点滴滴。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用与众不同的眼光进行深入的思考。作者在书中变现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值得我们思考。

这本艰涩难懂的'哲学巨著初读起来也许不知所云,就像序里所说:这是寂寞的人在寂寞的时候才能读的书,心不能静,必然不知所云。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浅阅读成为一种时尚,很少有人会再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所以这样一本书即使看不懂,只要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也能磨练人的心性。就像在这浮华世界里的一杯香茗,让人放慢脚步,放松急躁的心灵,重新体味生活中该有的那份宁静。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精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的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 ,再简单。”我们的生活本该就这么简单。

瓦尔登湖读后感15

在咖啡馆随意选了一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湖》的第一篇读后感。读书先读序是多年的习惯,记得当年连《牛津高阶》买回来也是先读了余光中的序才开始查字。虽然经过短短半小时的浏览,就决定这本《瓦尔登湖》必将会出现在我的书架上,还是急不可耐的抄下了一小段何怀宏为它写的代序:梭罗和他的湖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一点寂寞,此愿已久,这本书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本书在一八五四年出世时是寂寞的,它不仅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甚至连一些本来应该亲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对之冷落甚或讥评。它永远不会引起轰动和喧嚣,在它成为一部世界名著之后它也仍然是寂寞的,它的读者虽然比较固定,但始终不会很多,而这些读者大概也是心底深处寂寞的人,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就象译者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

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那么,为何要扰它?扰这寂寞?难道我也是心底寂寞之人?

《瓦尔登湖读后感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